
【滙分享·析木玉】璞玉搖翠開新景,蒙童倚天戲早春!
02-06 千璞匯析木玉
在這農歷新年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我們每個人都會對未來期以圓滿、興盛等美好祈愿。
于是,家家都會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湯圓或元宵,品味團聚的甜蜜與美妙。

當夜幕降臨,家人圍坐,幸福共賞天上那輪最皎潔圓潤的滿月,體味“春到人間人似玉”的圓滿、祥和。

亦或,攜手走上街頭,在花燈下燃放炮竹、猜猜謎語,收獲一份驚喜一份愉悅。當然,浪漫的人也渴盼驀然回首時,真的會尋見那個燈火闌珊處令人心動的女子……

要說節日里,最是兒童蹦跳笑聲甜。你看,庭院中,太湖石矗立,周遭翠竹濃密、玉欄雕砌,三四個眉清目秀、圓臉大頭、額上有一撮“劉海兒”的嬰童,或蹲、或跪、或盤膝而坐,聚精會神地玩著什么,場景融洽祥和,惹人喜愛。

如此充滿童趣的畫面,令人想起古代象征多子多福、生活美滿、安定吉祥的“嬰戲圖”。

嬰戲圖,又稱“戲嬰圖”,是中國古代傳統藝術題材之一,以小孩為主要繪畫對象,描繪古代兒童玩耍和生活活動的場景,成熟于唐宋,活躍于明清,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為瓷器、玉雕等藝術品的主要表現題材之一。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趙澤民,為烘托節日歡樂氣氛,祈福春回大地、太平祥瑞而獻奉的《嬰戲圖》,正是借鑒清代“戲嬰圖”繪畫形式,刻畫了古時候庭院一角孩童游戲的場景。

看作品,一目了然玉料白皮與析木玉清透含蓄的黃綠調形成鮮明對比,互為映襯。
無論作者是將正面皮料化作三兩處或巋然曲立的太湖石,或若隱若現的“積雪”,還是于背面大面塊保留、未作雕飾的厚厚“雪墻”,以及天上絲絲裊裊飄動的“云朵”,都彰顯其俏色巧雕、精妙布局、均衡構圖的造詣之深。

四個黃發垂髫、怡然斗蟋蟀的嬰孩,得益于細膩溫潤、光滑素潔之析木玉的襯托,更顯膚色晶瑩剔透,身形稚拙圓潤,神態驕憨天真,衣褶線條明快。

張弛有度、繁簡分明的畫面,使得遠近之景自帶劇場感,真是妙趣橫生,可傳千秋萬代。

于是,家家都會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湯圓或元宵,品味團聚的甜蜜與美妙。

▲《嬰戲圖》10.8×2.5×19.5cm(840g)
當夜幕降臨,家人圍坐,幸福共賞天上那輪最皎潔圓潤的滿月,體味“春到人間人似玉”的圓滿、祥和。

亦或,攜手走上街頭,在花燈下燃放炮竹、猜猜謎語,收獲一份驚喜一份愉悅。當然,浪漫的人也渴盼驀然回首時,真的會尋見那個燈火闌珊處令人心動的女子……

要說節日里,最是兒童蹦跳笑聲甜。你看,庭院中,太湖石矗立,周遭翠竹濃密、玉欄雕砌,三四個眉清目秀、圓臉大頭、額上有一撮“劉海兒”的嬰童,或蹲、或跪、或盤膝而坐,聚精會神地玩著什么,場景融洽祥和,惹人喜愛。

如此充滿童趣的畫面,令人想起古代象征多子多福、生活美滿、安定吉祥的“嬰戲圖”。

嬰戲圖,又稱“戲嬰圖”,是中國古代傳統藝術題材之一,以小孩為主要繪畫對象,描繪古代兒童玩耍和生活活動的場景,成熟于唐宋,活躍于明清,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為瓷器、玉雕等藝術品的主要表現題材之一。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趙澤民,為烘托節日歡樂氣氛,祈福春回大地、太平祥瑞而獻奉的《嬰戲圖》,正是借鑒清代“戲嬰圖”繪畫形式,刻畫了古時候庭院一角孩童游戲的場景。

看作品,一目了然玉料白皮與析木玉清透含蓄的黃綠調形成鮮明對比,互為映襯。
無論作者是將正面皮料化作三兩處或巋然曲立的太湖石,或若隱若現的“積雪”,還是于背面大面塊保留、未作雕飾的厚厚“雪墻”,以及天上絲絲裊裊飄動的“云朵”,都彰顯其俏色巧雕、精妙布局、均衡構圖的造詣之深。

四個黃發垂髫、怡然斗蟋蟀的嬰孩,得益于細膩溫潤、光滑素潔之析木玉的襯托,更顯膚色晶瑩剔透,身形稚拙圓潤,神態驕憨天真,衣褶線條明快。

張弛有度、繁簡分明的畫面,使得遠近之景自帶劇場感,真是妙趣橫生,可傳千秋萬代。
元宵佳節,春回大地!
圓滿在即,喜樂如意!
- END -
歡迎關注·千璞滙珠寶集團
官方網站:www.goddesscoko.com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