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分享·析木玉】溫情與共,《蒹葭》情長!
12-07 千璞匯析木玉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來了!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已是漫天銀色。
河被封凍了,那個《詩經》中令人魂牽夢縈的“伊人”該去何處尋?
好在,雪會化,如那年秋天的晨露,終成夢幻泡影,但故事中執著追求的精神卻長存。
聽,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這是多么夢幻的意境?多么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辛勞求之終不可得的惆悵與苦悶?

▲《蒹葭》套牌左 8.6×1×20.2cm(540g)
回旋跌宕的幽幽情思,引人同情共鳴,縱弦止音罷仍意味難盡。故人言: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蒹葭》套牌中 8.6×1×20.1cm(520g)
《蒹葭》出自儒家文學經典《詩經·國風·秦風》,是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其可望難即的空靈情境,激發無數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如:臺灣作家瓊瑤的言情小說《在水一方》;影片《古塔奇案》的插曲《秋水伊人》。

▲《蒹葭》套牌右 8.6×1×20.1cm(520g)
當然,更有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玉雕)代表性傳承人翟倚衛的析木玉套牌新作《蒹葭》。

《蒹葭》套牌以寫實風格為主,將一塊含“糖”和沁黑草紋的稀有黃綠調析木玉料一分為三,正面刻畫秋水河岸的旖旎之景,背面刻書三段詩文。

三塊玉牌形制簡潔,設計嚴謹,各自成景,又合而成一幅極具立體感、充滿無窮韻味和鮮活生命力的人物花鳥畫,彰顯出玉雕大師精湛的雕刻技藝和美學底蘊。
作品以隨風而蕩的蒼翠蘆葦、碧裙輕展的盛放荷花、若有若無的朦朧水岸,貫穿畫面始終。

柔柔婉婉的線條,透出細膩精巧的心思。輕輕擺動的物象,蘊涵沉甸甸的情思。然而,這一切都是襯景。

我們沿彎曲險阻的水道“溯洄從之”,看得見作者著重刻畫了一對腿部修長、姿態優美、氣質高傲的白鷺。
白鷺佇立沙洲旁,左顧右盼,仿佛尋找在水一方的“伊人”。

久久地凝視,無果。目光“溯游從之”,但聽飛雁兩三聲,怨嘆那“伊人”如水月鏡花般不可得。

作者在兩幅花鳥畫面里,營造出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那么,所謂“伊人”,究竟在何方?
是水中央?水中坻(chí)?還是水中沚(zhǐ)?
作者以中間的玉牌作答。

細膩素雅的玉面留白,仿佛靜謐的天光水色,將一位羞澀的窈窕女子“推”到我們面前。

她站在水中的小洲上,時而溫情脈脈,時而撫弄細長的蘆葦沉思。
秋涼的風,夾著細微的荷香,拂過她長發和柔軟的衣襟,生出觸不可及的仙氣與空靈意境……
作品清幽雅致,情景交融,美感豐富,蘊籍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
《蒹葭》
- END -
歡迎關注·千璞滙珠寶集團
官方網站:www.goddesscoko.com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