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分享·析木玉】這是有溫度的靈魂觸碰!
09-13 千璞匯析木玉
年少時,最愁限字數作文,但每經老師批改,總有異想不到的驚喜與觸動。



“畫龍點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出自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張僧繇為梁代畫家,在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云:“點之即飛去?!比艘詾橥Q,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二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皆在。

張慶東以此故事為創作題材,于清新細潤的綠色析木玉上進行了精彩演繹。
正面,畫者與一童子立于筆峭有棱的墻壁下,右手所執之筆在點晴抬落間,天空忽然烏云密布、風卷電閃。


凸出玉面的立體圓雕之龍,與墻壁上未點晴的淺浮雕之龍,形成虛實相襯的構圖關系,彰顯出創作者出神入化的技法使得游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紅筆寥寥數語總結點撥,竟令人悉悟文中用筆之法,激發鋪陳之趣,真如畫龍點睛,從此飛騰變化,一路猛進。

▲《畫龍點睛》 15×3.5×20.5cm(1000g)
成年后,更慶幸一路欣遇無數“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的師者,以樂觀、積極、奮斗、昂揚的狀態,給人思想引領、價值指引、文化熏陶和傳承正確的精神追求。

值此教師節又逢中秋佳節,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張慶東,以析木玉巧作《畫龍點睛》,向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的師者們致敬!

“畫龍點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出自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張僧繇為梁代畫家,在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云:“點之即飛去?!比艘詾橥Q,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二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皆在。
此故事本形容張僧繇作畫之神妙,后多喻寫文、作畫等,于關鍵處添彩,使之更加生動有力。

張慶東以此故事為創作題材,于清新細潤的綠色析木玉上進行了精彩演繹。
正面,畫者與一童子立于筆峭有棱的墻壁下,右手所執之筆在點晴抬落間,天空忽然烏云密布、風卷電閃。
玉石上的一抹俏色,瞬間化作?目的電光,驚艷無比,恰似“點睛之筆”,呼應主題。

一條巨龍身姿游逸、氣勢威嚴地“飛旋”出玉面,炯炯有神的雙目與昂頭回首的畫者溫情對視,仿佛感謝他給了自己騰飛與筑夢的生機。

凸出玉面的立體圓雕之龍,與墻壁上未點晴的淺浮雕之龍,形成虛實相襯的構圖關系,彰顯出創作者出神入化的技法使得游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作品背面多維的空間上,金黃沁色如閃電燃燒出火焰,照亮浪潮般卷涌的云層,渲染出畫龍點晴之驚天動地的藝術境界。加之留白處幾許精美的紋飾點綴,打造出動靜相宜的視覺效果,完美展示了析木玉的凈雅與沁色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 END -
歡迎關注·千璞滙珠寶集團
官方網站:www.goddesscoko.com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