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分享·析木玉】嗅覺析木玉里的生息之美
06-13 千璞匯析木玉自古文人墨客崇尚怡情養性,常于庭前案上養植花草。他們洞察草木之情,喜草木之品,敬草木之雅姿、淡香與風骨。
《扶搖》 10×10×10cm(95.6g)
《葳蕤》[wēi ruí] 19×8.5×18.8cm(553g)
明代文人袁宏道,不僅喜花,且深諳插花之趣,常取花枝一二,橫斜穿插于瓶中,斗清不斗奢,將苦悶無味的日子過出生趣、意趣與藝趣。
說起插花,本源于中國佛教的供花,始于南北朝,發展于唐宋,鼎盛于明代。隨著袁宏道的插花專著《瓶史》和張謙德的《瓶花譜》等陸續問世,則見證了中國插花逐步走向藝術性和學術性,也讓后世懂得瓶之精良乃花之金屋。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花枝擺布,與清逸秀雅的中式瓶器完美結合,便能使人在觸目瞬間,感受到直擊靈魂的清透、簡凈與生機。
當六月里的繁花開成海,燦爛的心境真想給它們尋一個溫美的“金屋”,這對擅長薄胎玉雕的青年玉雕師李旭來說,簡直是手到擒來的事兒。
兩件作品出自同一塊有天然水草紋的稀有析木玉原石,其中一塊有色澤鮮明的濃艷金黃漿皮,映襯出層次感。
玉料由叢林墨樹幻化而成,奇態妙姿,同出一處,無有雷同。
前者的沁紋,或疏可走馬,或密不容針,如有暴風自下急遽,狂卷、盤旋起簇簇枝葉扶搖直上九萬里,帶人進入一種魔幻之境,故其名曰《扶搖》,比喻仕途得志。
后者的沁紋,根根挺拔、茂密、繁盛,如扎根于肥沃的土地,日日精進,不斷攀向新的高峰,故其名為《葳蕤》。
兩個瓶器,一個圓融簡雅,一個古樸端靜,通身線條流暢優美,質地細膩潤澤,胎薄如禪翼,畫面自帶構圖章法與筆墨意境。
但此種種,其實是創作者在雕琢之前就作了視覺平衡、色彩效果、自然生機、動靜互襯和精神啟迪之預判設計的。
故而,成花神之精舍也。
或許,不必插入花枝,已然朝看是一瓶花,暮看是一瓶花,花花瓶瓶盡怡然。
- END -
歡迎關注·千璞滙珠寶集團
官方網站:www.goddesscoko.com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