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分享·析木玉】恩情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09-22 千璞匯析木玉趙澤民大師的玉雕作品《背影》,在剛剛閉幕的2021全國玉石雕刻“玉星獎”評選活動暨中國·岫巖第十二屆玉文化藝術節中,喜獲金獎!
被問及獲獎感言,趙大師很是謙虛地說:“感覺很意外!這是個大家熟知的親情題材,玉料比較出彩。你看,這包漿的析木玉料非常老成,褐中泛黃的漿肉特別厚,質地細膩,顏色富有層次感,中間的玉肉綠得幽深,適合表現底蘊豐厚的東西……”
“我們搞玉雕創作的初心,并不是為了拿獎項、爭榮譽,而是以玉為載體表達內心的情懷,以及對生活的感受,或是與前人思想碰撞產生的思緒等,并希望由此得到觀者的共鳴,共同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傳揚下去?!?/span>
我問趙大師:“玉雕是人文與自然的結合,您是怎么想到以《背影》為主題,巧妙利用料性,呈現相得益彰的美?”
“回想起小學時候的一片文章朱自清的《背影》記憶猶新,那是作者描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我想也許就在朱自清看到父親背影的那一刻時,朱自清長大了,懂事了。
小時候因為不懂事總挨父親打,60、70年代出生的小時候沒有不被打過的,而且打的理由也簡單:放學回家晚了、在外面打架了、跟小朋友一起偷東西了……,那時候就喜歡過節,因為過節犯錯時不打小孩子,而且也會吃到過節時父親放假帶回來的好吃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了,心有夢想了,想著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美好,于是離開了束縛自己的家,走向了自認為美好的社會,社會有生活中的五味雜陳,少了母親的呵護,父親的肩膀,一切都得靠自己,懂得了善良背后的險惡,忠誠背后的欺詐,時時想起父親打罵時的教誨,困難時的激勵,漸漸的成熟了,成了家,有了娃,才真正體會父親的少言寡語,背后的默默支持,一切辛酸存在心里……”
“突然有一天發現曾經為我們遮風擋雨,任勞任怨的父親老了,寬闊的脊背被歲月磨窄了,沒了年輕時說話那種干脆的聲音,每次離家時總是囑咐很多,送出很遠,回頭望見父親時像一個脆弱的影子走在孤獨的夜晚一樣,但這也不會影響父親在兒女心中的高大形象,于是就聯想到了這塊料子。
恰好料子底端有段金黃皮料,我將其保留下來,刻畫了厚厚的一沓舊信封和蓋著郵戳的郵票以及地址,正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中最后提到的那封信,內容讓人思緒萬千?!?/span>
“時光荏苒,我們作為父親也會終將老去,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在看到這件玉雕作品時,也會想起我們的背影?!?/span>
是的,至親至愛也不能陪伴我們一生,這相聚又別離的酸甜苦辣,這漸行漸遠的憂傷與無奈,是扎根在經歷過的人內心深處的。
趙大師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及藝術積淀,結合《背影》這一經典題材,將一份本真和對生命的思索,“雕”向了人的內心世界,所以才能引起共鳴,收獲榮譽!
當我第一眼看到《背影》時,內心有說不出的悲涼和酸痛,禁不住淚水涌流。
畫面上,殘月當空,兩排檐角挺翹的古宅,被清冷的光暈拉伸得極為幽深與寒涼。
巷口盡頭,一個佝僂的老者,一手緊抓個包裹,一手拄著拐杖,蹣跚在夜幕歸途。
我們看不到他的表情,卻在背影里感受到深深的孤獨、落寞、老邁和脆弱,仿佛看見了他生命的悲歡離合,以及我們的父母、自己的“影子”。
人生就是在離別的岔路口,目送一個個背影,漸漸地、漸漸地消失人海,然后再也不見,當你幡然醒悟時,卻再也追趕不及!
今日月圓又中秋
愿您能伴家人共賞月
愿您正伴父母敘溫情
- END -
歡迎關注·千璞滙珠寶集團
官方網站:www.goddesscoko.com
圖片來源于千璞滙,
未經允許禁止下載、轉發、商用。
如有需要請留言與客服溝通申請。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