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分享·析木玉】告慰先祖,天海無恙
08-23 千璞匯析木玉千璞滙的鐵粉們是否注意到,千璞滙逢節必過,而且過得都是咱自個國家的傳統節日?
那么問題來了,今天是個什么節?
每到農歷七月半,上古時代的先民都會用初秋成熟的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酬謝大地。
這一天,便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民間的“鬼節”。
宋朝以后,僧、道、俗三流合一,形成了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以放河燈、風箏,焚紙錠,舞龍獅等,祭祀亡魂、祖先和土地的節俗活動。
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普渡陣亡的將士英靈、祈求祛除人間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你說,這樣的節日,是不是要普及和傳承?
千璞滙的傳承方式當然是用析木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劉寶瑋的傳承方式,當然是用最好的玉,雕永恒流傳的精品。
他們不謀而合,誕生了《降龍》。
《降龍》誕生前,首先是一個析木玉籽料原石。玉皮細黃,透著玉色,行家賭它是個細密度、脂份和油性都極佳的滿肉析木玉。
天窗一開,果不負重望,渾厚老熟的綠,彰顯析木玉的一級風范。
劉寶瑋不舍得去皮滿雕,僅隨料型打開一面,精飾盤曲騰舞的神龍。
神龍見首不見尾,雙目圓瞪,闊口呲牙,龍須勁利,軀干強健,旋起勁風和云團翻卷。
神龍跟隨前面的阿羅漢,只見阿羅漢右臂抬過頭頂,反手做飛行狀,左臂置胸前,單掌托法珠。
他扭頭后觀,眼神威嚴炯亮,給人成竹在胸的自信感。
劉寶瑋刀腕下的這個阿羅漢,身材魁梧,呈胡貌梵相,袒胸寬袍,姿態不拘。
袍邊紋飾,用線簡括挺拔,襯托出人物剛直不阿的性格。
作品工藝精細,勾畫生動立體、比例嚴謹,布局疏密有致,整體氣勢雄渾、肅穆、宏大,寓意堅強自信,無明煩惱已斷,證入涅盤,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
作者在玉皮上做工,雕一個古香古色的香爐,爐中生香,香霧繚繞,繚繞世人萬般清靜思緒……
- END -
歡迎關注·千璞滙珠寶集團
官方網站:www.goddesscoko.com
圖片來源于千璞滙,
未經允許禁止下載、轉發、商用。
如有需要請留言與客服溝通申請。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