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觀點】以心立象——解讀千璞滙玉雕師張慶東的人物創作
08-25 千璞匯析木玉東坡有詩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任何藝術創作都有“天啟”式的玄妙,然而一件杰作的誕生除了偶然的靈感恩賜,更多地要靠創作者的不懈探索。正所謂一分辛苦一分才,從千璞滙新銳玉雕師張慶東的玉雕創作歷程中,我們更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深意。
張慶東岫玉作品《喜事》
張慶東成長于遼東岫巖縣的一個偏遠村莊,家鄉靈秀的山水培育了他幼年時的朦朧美感。他自幼喜愛畫畫,但受家庭條件限制,最初他只是簡單臨摹家里家具上貼的裝飾畫,以及過春節時才貼上的年畫。張慶東的父親是一位很有頭腦的勤勞莊稼人,看到兒子癡迷畫畫也很有繪畫天賦,他便破例把孩子送到縣城里的文化館專業學習美術。那一年,張慶東13歲。雖然起步稍晚,但幸運的是,文化館里的老師是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師范系的老一輩大學生,專業功底十分深厚。張慶東跟隨老師接受了系統的美術教育,這一學便是十個春秋。
張慶東岫玉作品《三打白骨精》
后來張慶東給遼寧美術出版社畫過漫畫,還遠赴內蒙畫過壁畫,一直到2003年,出于一個偶然的緣由,張慶東開始從事玉雕創作。張慶東坦言,之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做玉雕,他十分感謝那個命運轉折點般的偶然。入行最初,張慶東的創作以岫玉為主,岫玉色彩豐富多變,能表現多種題材。這一時期,張慶東運妙思、施巧工,創作了一批個人風格鮮明的作品,其中尤以人物件出彩。他雕出的人物氣質神韻是傳統的,外在形態上卻有著現代繪畫、雕塑的影子,呈現出新巧且富于趣味的美學特征。在這時期的代表作《喜事》、《三打白骨精》、《三毛》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些特征。
張慶東岫玉作品《三毛》
這種不囿于章法,自成一派的創作風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張慶東從繪畫轉向玉雕的獨特經歷。他沒有自小接受玉雕訓練,這讓他更容易跳出傳統玉雕的思維模式,以現代人的審美觀照去創作。早期雕岫玉,張慶東的設計很多時候要考慮到色彩變化,技法上也以俏色巧雕為主。后來轉向析木玉創作,他長于創新的優勢表現得更為明顯。
張慶東析木玉作品《大圣歸來》
析木玉以綠色調為主,色彩古樸素雅,十分適合表現人物。此外,析木玉色彩變化較小,在設計上更能擺脫玉料色彩的限制,給創作者更大的創意空間。張慶東開始析木玉創作之后,更為積極地探索玉雕的更多可能性。在設計上常想人之不能想,在技法表現上,也從側重展現色彩轉向展現玉質。他的析木玉作品纖巧玲瓏,與析木玉細潤的質地相得益彰,觀之精巧絕倫。
張慶東析木玉作品《千里走單騎》,榮獲2015年天工獎銅獎。
張慶東析木玉最新作品《五虎上將》套牌
張慶東的析木玉作品創作的多為傳統人物,英雄美人、黃發垂髫,經他妙手造化,皆有了不俗的精神氣度,觀之妙趣橫生。他雕關羽,借鑒現代雕塑手法賦予人物極強的動感,關羽凜凜英氣呼之欲出;雕五虎上將則采用夸張的造型手法,如電影特寫鏡頭極具視覺沖擊力;雕裸女取法西方繪畫,裸女窈窕多姿,嬌媚又不失青春朝氣;雕孩童有民間繪畫的影子,幼童天真爛漫,憨態可掬。歸根究底,他的人物不是扁平生硬的,而是浸潤了他的藝術營養、投射了他自身情感的人物,所以才如此細膩生動,真實可感。
張慶東析木玉作品《雨巷》,取材于戴望舒同名名作。
張慶東析木玉作品《梨花帶雨》
張慶東長于多項,取材廣泛,但他直言最鐘愛也最擅長的是人物。歷經十余載辛勤耕耘,他最終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談到自己的創作風格,張慶東笑言風格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非刻意為之。他只是堅持做自己喜歡的和擅長的作品,不為創新而創新,也不為模仿而模仿。面對近年收獲的獎項和贊譽,他表示藝無止境,他還在努力,努力創作出心中的理想人物。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