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觀點】沒有哪種玉能隨隨便便成功,析木玉也一樣——析木玉的天工獎征程
03-11 千璞匯析木玉2015年千璞滙析木玉作品《法性長明》斬獲“天工獎”金獎,并榮登“天工獎”典藏集封面,在玉雕圈內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到2016年千璞滙旗下析木玉作品《綠度母》又力獲“天工獎”金獎,同時再登“天工獎”典藏集封面。一時間,析木玉成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紅人”。如此漂亮的戰績,難免會讓人覺得析木玉是橫空出世,繼而一戰成名的傳奇“英雄”。實際上,析木玉的成功遠不是這么輕松,從析木玉的天工獎征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2013年——被忽略的新人
早在2013年,析木玉作品就參與了“天工獎”評選且成績不俗。是年,一件名為《吹簫引鳳》的作品榮獲“天工獎”金獎?!疤旃お劇弊鳛闃I內最高榮譽,獲得金獎的作品大都會贏得廣泛關注和贊譽。這件選料上乘、創意新巧的作品也不例外,只是當時析木玉還未被大家熟知,同類玉種參選作品也有限,遠不能形成規模效應,所以這一玉種并未贏得廣泛關注。
▲析木玉作品《吹簫引鳳》榮獲2013年“天工獎”金獎。
▲《吹簫引鳳》細節圖
2014年——有“小名”沒“大名”
到2014年,“天工獎”上也出現了析木玉的身影。千璞滙旗下玉雕師張慶東的作品《頓悟》榮獲銅獎。在當年的“天工獎”典藏集上,我們能看到作品玉料標注的是“河磨玉”。作為一個本土俗稱,“河磨玉”這個名字只是表面上揭示了玉料的成因。嚴格來說,它并不是一個嚴謹科學的命名。實際上,當下很多玉石都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地質學名,一個則多是民間約定俗成的以產地命名的俗稱,如“和田玉”、“獨山玉”等等。近年來,這種“雙名制”的命名方法逐漸開始獲得學界認可。依據這種方法,析木玉的地質學名為“透閃石玉”,產地俗稱則為“析木玉”。
▲張慶東作品《頓悟》榮獲2014年“天工獎”銅獎。
2015年——正本清源
2015年可以說是析木玉的幸運年,這一年析木玉作品獲獎的就有十件之多,其中千璞滙作品就占了一半。這些驚艷亮相的作品分別是一舉斬獲金獎的觀音造像《法性長明》;榮獲銅獎的《千里走單騎》;榮獲優秀獎的《萬貫衣缽》、《自在無礙》及《萬行圓滿》。這些獲獎的優秀作品是從眾多析木玉作品中層層甄選而出,由此足以看出很多玉雕創作者已經開始用析木玉創作,而析木玉創作的繁榮也吸引到了學界專業人士的目光。這一年,在“天工獎”典藏集上,析木玉不再是“河磨玉”,而是同時標注了“析木玉”以及“透閃石玉”,讓大家直觀、科學地了解析木玉的產地來源以及特性。
▲千璞滙旗下作品《法性長明》榮獲2015年“天工獎”金獎。
▲千璞滙旗下作品《千里走單騎》榮獲2015年“天工獎”銅獎。
▲千璞滙旗下作品《萬貫衣缽》榮獲2015年“天工獎”優秀獎。
▲千璞滙旗下作品《自在無礙》榮獲2015年“天工獎”優秀獎。
▲千璞滙旗下作品《萬行圓滿》榮獲2015年“天工獎”優秀獎。
2016年——理性前行
在2015年的驚艷亮相之后,2016年,析木玉在“天工獎”上的亮相顯得低調了很多。對比上一年,這一年千璞滙參評的作品減少為2件。但這兩件精品作品皆表現不凡,《綠度母》再次拿下金獎,《穢跡金剛》也榮獲優秀獎。
▲千璞滙旗下作品《綠度母》榮獲2016年“天工獎”金獎。
▲千璞滙旗下作品《穢跡金剛》榮獲2016年“天工獎”優秀獎。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玉石的產地大都位于經濟不發達的“邊緣”地區,而玉石創作者以及消費者大都集中在經濟發達的“中心”地區。一個玉種要被大眾熟知并認可,就要打破地域限制,從邊緣地區進入中心地區。新疆和田玉經過了幾千年“東征”,才成為傳統玉石界的主流。相較之下,析木玉的“西征”之路可以說極為迅速且有效。從本土俗名河磨玉到析木玉,僅僅是名字的更迭,我們就能從中看出析木玉逐漸獲得了業界及學界的認同。而從獲獎作品的數量以及藝術含量來看,我們也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玉雕師開始投入到析木玉創作中,為析木玉注入了多元審美。而這些才是析木玉成功的真正奧秘所在。
▲《析木恒春——中國玉雕名家析木玉作品典藏集》封面
歡迎關注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官方微信: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