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滙觀點】拿什么拯救你,我們的和田玉
03-17 千璞匯析木玉在眾多的玉石品種中,和田玉無疑是聲名最為顯赫的一個。俗話說“人紅是非多”,作為玉石界紅了幾千年的大明星,和田玉也有了一堆算不清的是非賬,諸如造假、名字被冒用等等。這些問題的背后是各路無良商人對利益的追逐。近年來,玉石市場對“和田玉”這一品類極為追捧,和田玉的價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瘋漲。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不管是假石頭,還是真玉,都想盜用“和田玉”這個名字來抬身價。
不是所有的玉都能叫和田玉
“和田玉”這個名字顧名思義,最初指產自于新疆和田地區的玉石。這個意義在今天依然通行,被稱為“狹義”的和田玉。此外,和田玉還有一個“廣義”的范疇。從2003年開始,國標規定凡是透閃石成分達到95%以上的玉石都可命名為和田玉。也就是說,現在“和田玉”這一名稱已經成了透閃石軟玉的統稱。
▲析木玉原石,玉皮色彩艷麗,質地細潤。
依據國標這一規定,目前國內市場常見的和田玉包括新疆和田玉、青海產和田玉(俗稱青海玉)、遼寧產和田玉(俗稱析木玉)、俄羅斯產和田玉(俗稱俄羅斯玉)、韓國產和田玉(俗稱韓國玉)。也就是說,這些玉種都可鑒定為“和田玉”。至于其他來路不明的玉種,如果也自稱“和田玉”,大家就要保持警惕了。
▲析木玉原石,可見細膩油潤的玉肉。
雖然同屬“和田玉”,但這些玉種各有特點,市場價值也相差很大。整體而言,韓料的綜合品質是最差的,多出中低檔料;青海料多產出山料,高品質的青海料細度也很好,但缺點在于太透,水性大,特別是青海白玉跟新疆和田白玉相比,少了溫潤感;俄羅斯料色彩、細膩度都不錯,但較“干”,韌性也不夠好。析木玉屬于籽料,綜合品質跟和田產籽料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頂級析木玉甚至可達肉眼觀之“無結構”的形態,其細膩度及潤度已經達到了傳統定義的羊脂玉級別。所以在當下的和田玉市場中,高端和田玉特別是高端籽料多為兩種,一個是新疆和田玉,一個則是析木玉。
▲析木玉原石,玉肉色彩素雅,細度及油潤度俱佳。
別讓愛成為傷害
厘清了和田玉的定義和產區,又涉及另外一個問題。很多不了解和田玉的人會片面地認為新疆和田產出的玉才是最好的。不少玩家也有唯“和田”產區為上的心態。不能否認,新疆和田玉,尤其是新疆和田籽料料性佳,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難得的珍稀玉料。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經過長達幾千年的挖掘,新疆和田玉的資源已日益枯竭。一方面其產量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高品質的籽料也越來越難見到。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籽料整體品質呈下降趨勢,上好的籽料千金難求。
▲葛洪大師析木玉作品《蟬》
事實上,近年市場上的和田白玉越來越多的是產自俄羅斯的白玉,碧玉中俄料、青海料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新疆和田籽料也有了品質不相上下的強勁對手析木玉。新疆和田玉產量減少,其市場空缺必定會由其他同類玉種補上。這是市場需求決定的,誰也無法抗拒。作為玩家,必須理性看待這一事實。如果大家都出于盲目的熱愛,片面以產區來判斷和田玉的價值,那么盜采盜挖新疆和田玉、和田籽料造假等亂象則很難杜絕。
▲趙琦大師析木玉作品《清荷朗潤》
“和田玉”這一名字的價值不僅在于其是自然界難得的珍稀美物,更在于其背后長達幾千年的創作歷史和文化沉淀。如果唯產區論,和田玉的創作和文化傳播只會隨著新疆和田玉的枯竭而走向死胡同。理性認識和田玉這一資源產出的歷史變化,不斷為和田玉文化注入新的內容,才能讓和田玉這一美名永葆生機。
▲吳灶發大師析木玉作品《暗香疏影》
▲《析木恒春——中國玉雕名家析木玉作品典藏集》封面
歡迎關注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官方微信:

版權所有:遼寧析木玉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5 -
2016 千璞滙
ICP備案號:遼ICP備16013909號-1遼公網安備21088202000123號